欢迎访问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工作处互联网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辅导员风采

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 辅导... > 工作研究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以人为本

时间:2018-04-02   来源:    阅读: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要完成好“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意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围绕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成就的取得,与科技的进步、文化教育的大发展、人才的大量涌现是分不开的。涵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无疑为“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文化支撑和人才支撑。如果说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一篇有关围绕人、如何培育人的大文章的话,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篇大文章中重要的经典性段落,它正是体现了这篇大文章的灵魂和主旨。正是在坚持党对高校的正确领导之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索性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可喜的硕果。比如:初步形成了“十大”育人学科体系的构建,即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其目的就是要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当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应该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工作也都是崭新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成绩属于过去,我们的目光不仅要锁住当下,更要展望未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实质是面向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和知识经济对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所谓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这就给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不断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人才的任务。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保证高等教育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和发展。这就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把握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陈宝生部长指出: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清醒度,善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自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文化教育领域,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然,高等教育也包括在内。高等教育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甚至在一所高校中就有所体现。近十多年来,有的高校是通过“关、停、并、转”形成的,在逐渐消化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校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科建设之间的角逐和竞争,造成了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相关教育资源“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均衡。笔者所在的吉林大学,是由过去的六所大学合并而成的,中心校区即主校区发展相对好一些、快一些,而其他个别校区的软件或硬件设施发展就滞后些,非中心校区的师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落差,尤其是学生大都想争取到学习氛围浓厚、设施配套完备、人文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优美的中心南区来上课住宿,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前提。龙应台先生有句名言:“虚无的是历史,真实的是个人。”这句话尽管有独断论的嫌疑,但却充满了思辨的味道,语义的前锋直指辩证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写道:“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唯物史观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当中,在改变自己的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是因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大脑就是他唯一的武器。”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还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主体性是指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主体的本质特性。它体现为主体在一定的对象性活动中对客体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据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提升人并能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确立,既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思想理论教育自身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理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这里对人不是对人的身体,而是对大脑、对心智、对精神、对灵魂等诸形式诸层次的“对话”,是精神领域的架构和重组。顾名思义,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教育,又是政治教育,所以合称思想政治教育,即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功能就是“育人”,其关键是育什么样的人,培养出来的人能否符合时代精神所求,能否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能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一把力,在“全球一村”“全球一经”“全球一网”条件下,能否具备一个合格的地球村村民的基本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方能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无论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广大教师和知识分子辛勤的努力与付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能量和作用。此外,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很重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应该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师德作风建设方面,坚持“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传道者自身首先要明道、信道,其次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参加培训。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本身也有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去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第五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既有在京的理论学习,又有在延安的实践课程,这不仅开阔了自身的理论视野,对党的领导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有了新的理解和体味,还积累了有关思政课程的新素材和新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要紧紧围绕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这就给广大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新任务,思政课要立足课堂,对教科书进行批判式的革命,要编写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教材。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努力构建合理而又科学的学科体系。同时,要结合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充分发展,把“互联网+”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把人文教育、人文关怀贯穿到教育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路径、新方法、新经验。比如:现在如火如荼的微课、慕课和网络教学,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讲政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邓小平同志曾说:“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始终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中,使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思政课师生的实际出发。教育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求侧的评估,就是很好的举措。在学生方面,要重点评估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形势的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等情况,还要重点评估学生的就业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从而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没有人才的支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恐怕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紧密围绕服务于“人”的“四个以”,就形象地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战线上的战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当代青年:志当存高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新时代,新气象,更需要新作为、新担当。我们理当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信心。

(作者: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副教授 侯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