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国内的历史还很短,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我接触的人中,对心理咨询最常见的误解有三种:一些人认为心理咨询不过就是闲聊,跟咨询师倒倒垃圾,然后咨询师就娴熟地“开导”来访者;另外一些人认为咨询师就像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听完陈述扶扶眼镜对着来访者提出一二三四的建议就了事;还有一些人把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混淆,认为一定是病得很重或者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这些误解导致很多人需要心理援助的时候找不到专业的途径,而选择独自去承受一切。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呢?
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是:由于各种困扰和冲突导致的持续半个月以上,伴有一定内心痛苦或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情况。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有一些困扰使你内心痛苦,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持续半个月以上无法自己解决,那么请一定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更详细地说,以下这些情况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情绪困扰:因各种原因感到压力、孤独、心情低落(抑郁)、烦躁、焦虑等;
关系问题:亲密关系(夫妻、伴侣)不和谐、亲子关系(孩子、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与同事或上司之间无法相处融洽等;
创伤经历:如失恋、亲人去世、失业、重大疾病、伴侣出轨、离婚、家暴、被非礼、遭受各种心理或生理伤害等;
自我探索:也许你没有任何内心的痛苦,但希望更多地了解和探索自己,获得内心的成长,以提高生活质量;
过度恐惧:无原因地,或者在面对某些特定的人、物、行为、场所的时候感觉焦虑不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
强迫行为:每天花大量地时间无法控制地反复洗手、关门、关灯、数数、检查煤气,反复进行某个特定的行为或思维而无法摆脱;
进食障碍:与消化系统疾病无关的暴饮暴食、厌食、呕吐等;
物质依赖:无法摆脱对酒精、药物的依赖,过多地吸烟等;
心身疾病: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生理症状,如睡眠不好、性功能障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问题,特别是在医院没有检查出身体病变但有身体症状的情况需要考虑心理咨询;
配合精神药物治疗的咨询:在医院接受精神类药物治疗的人群,在康复期配合心理咨询可以巩固疗效。
当然,心理咨询并不对所有人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部分人更容易从心理咨询中获益:
首先,来访者本人有寻求帮助的意愿和动机的情况下,心理咨询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被家人或朋友强行带去咨询室,或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接受咨询的情况很难与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心理咨询多以谈话为主,需要来访者有一定的现实感。一些流派的咨询(比如精神分析),如果来访者有更好的反思和领悟能力,则会更容易取得效果。一些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脱离现实,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这样的情况需要药物治疗康复以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
如我以前提到过的,心理咨询也有很多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替你做出重大决定。但咨询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面对自己的感情,从而为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很多准备进行心理咨询的人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心理咨询的过程一定都是很舒服、很放松、充满温暖、立竿见影的。
其实心理咨询不太可能一两次就能解决问题,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信任和安全的关系,然后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个过程里随着探索的深入,你会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有自己认可的部分,也有自己不太能接纳的部分,你会寻找到自己的力量,也会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时候,也很有可能情绪会很强烈。咨询师也不是完人,可能无意中有伤害到你的情况。这些时候请一定尝试坦诚地和咨询师聊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许正好能呈现你没有意识到的部分。
当然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也会有“不匹配”的情况,如果你在一位咨询师那里接受了一段时间咨询,一直感觉很糟糕,咨询师完全无法理解你,或者你感觉咨询师不能接纳你。那也许这一位咨询师并不是适合你的那一位,可以考虑换一位咨询师。
最后强调一次,就像感冒需要吃药一样,并不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这扇大门,是对每一个普通人敞开的。